日本园林微景观图片(自制日本园林微景观)
枯山水庭园是源于日本本土的缩微式园林景观,多见于小巧、静谧、深邃的禅宗寺院。顾名思义,枯山水并没有水,是干枯的庭院山水景观,在一些地方,枯山水庭院内甚至排除了草木。其主要特点,是用山石和白砂为主体,用以象征自然界的各种景观。如白砂可以代表大川、海洋,甚至云雾,石头则可寓意大山、瀑布等等。在其特有的环境气氛中,细细耙制的白砂石铺地、叠放有致的几尊石组,就能对人的心境产生神奇的力量。它同音乐、绘画、文学一样,可表达深沉的哲理,而其中的许多理念便来自禅宗道义,这也与古代大陆文化的传入息息相关。可看作枯山水是日本脱胎于中国园林的延伸,很大程度上是贯穿着日本“朝花夕落”以及对于“岛屿生存忧患”的意识,充满了对生命早逝的悲哀,以及大和民族对“死寂”的世界观,佛教的观点,其实也是一种依托,可以这样思考,同是大乘佛教的中国园林,同是“一花一世界”的抽象理念的寺庙园林。公元538年的时候,日本开始接受佛教,并派一些学生和工匠到古代中国,学习内陆艺术文化。13世纪时,源自中国的另一支佛教宗派禅宗在日本流行,为反映禅宗修行者所追求的苦行及自律精神,日本园林开始摈弃以往的池泉庭园,而是使用一些如常绿树、苔藓、沙、砾石等静止、不变的元素,营造枯山水庭园,园内几乎不使用任何开花植物,以期达到自我修行的目的。因此,禅宗庭院内,树木、岩石、天空、土地等常常是寥寥数笔即蕴涵着极深寓意,在修行者眼里它们就是海洋、山脉、岛屿、瀑布,一沙一世界,这样的园林无异于一种精神园林。后来,这种园林发展臻与及至——乔灌木、小桥、岛屿甚至园林不可缺少的水体等造园惯用要素均被一一剔除,仅留下岩石、耙制的沙砾和自发生长与荫蔽处的一块块苔地,这便是典型的、流行至今的日本枯山水庭园的主要构成要素。而这种枯山水庭园对人精神的震撼力也是惊人的。你可以将这样一个庭园理解为河流中的岩石,或传说中的神秘小岛,但若仅从美学角度考虑亦堪称绝作;它对组群、平衡、运动和韵律等充分权衡,其总体布局相对协调,以至于稍微移动某一块石便会破坏该庭园的整体效果。由古岳禅师在16世纪设计的大德寺大仙院的方丈东北庭,通过巧妙地运用尺度和透视感,用岩石和沙砾营造出一条“河道”。这里的主石,或直立如屏风,或交错如门扇,或层叠如台阶,其理石技艺精湛,当观者远眺时,其理石技艺精湛,当观者远眺时,分明能感觉到“水”在高耸的峭壁间流淌,在低浅的桥下奔流。枯山水代表作:京都大德寺大仙院、龙安寺庭院、银阁寺庭院、本坊庭院、西芳寺庭院、桂离宫庭院等。(典型的枯山水庭院几乎都集中在日本的古都———京都。而作为日本枯山水庭院的最高峰,则是京都大德寺大仙院庭院。)
日本庭园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"枯山水",它以石块象征山峦,用砂石象征湖海,再点缀少量的灌木或苔草。因为植物覆盖得极少,也没有人造假山,故名为枯山水。京都的龙安寺方丈南亭和大仙院方丈东亭即是枯山水的典型样式。以山石主导庭园风格日本庭园布置的基本元素不外植物、山石与建筑。在植物配置方面,早期的日本庭园重常绿树而轻花卉,江户以后才有所改进。园内地面常用细草、小竹类、蔓类、羊齿类、藓苔类等植物覆辶被。其中,所谓的"刈"修剪法是一大特色。它是一种对植物进行整形修剪的方法,通常都是将成片植栽的植物,修剪成不规则且自由起伏状。在此三种基本元素中,山石在日本庭园的布置中占有重要地位。山石的配置很少用石块叠成假山,一般多用土石或石组。石组的样式非常多样,且多用大石块,以形成一种宏大稳重的气派。例如枯山水式的庭园即是以石组为主要观赏对象,象征峰峦起伏的山景,而用白沙耙出波纹,象征水面或水池,再配以简素的植物。此外还有许多用石的方法,如石灯笼、飞石、泽飞(水中步石)、水手钵、石桥等。至于在建筑上则采用散点式的布置,并无中国庭园中所见的蜿蜒长廊。"让花在宇宙中永生"日本人对自然的眷爱既体现在其庭园中,同时亦将此情感表现在花艺中,于是产生了所谓的日本花道。花道又称为生花,意为使花在宇宙中永生,从中可看出花道的精神所在。在花道中,分为插花系统和立花系统,前者崇尚自然,是具象的、自由的;后者崇尚信仰,是抽象的、程式的。目前日本的花道约有近3000种流派,各有其严格的规则或程式。随着当今流行的东方风,你也可将家居布置得极具东方禅意。即使你不知道所谓的池坊或小原流派也无妨,选一个富有禅意的花器,挑一些鲜艳亮丽的西洋花草,一样能创造出别具风味、东西合璧的花艺作品。枯山水的形式:一、范围不大。二、不植高大树木,多植灌木。三、以石组表现峰峦沟壑。四、以白砂耙成平行曲线象征千重浪。
日本艺术讲究精致,追求内在涵义胜于外表,知道这一点,就不难理解日本独有的枯山水为何被誉为日本庭院艺术的最高峰了。顾名思义,枯山水并没有水,是干枯的庭院山水景观,在一些地方,枯山水庭院内甚至排除了草木。其主要特点,是用山石和白砂为主体,用以象征自然界的各种景观。如白砂可以代表大川、海洋,甚至云雾,石头则可寓意大山、瀑布等等。初次认识枯山水,是在京都的银阁寺。那时记者刚到日本不久,面对眼前出现的一片白砂地,还有里面堆砌起来的一个砂堆,我完全有理由将之理解成一片工地,材料就位正等待施工。之后才知道,自己这样理解是何等的无知。本来,和中国一样,日本的庭院艺术离不开水。在日本,水有生命、丰穰、清静之意。有了水,庭院因此润泽生辉。只是当6世纪佛教传到日本,崇尚虚无的僧侣们开始在意境中觉悟出枯山水的味道来了,学着用石头堆砌出一些意境。而在600年前的日本室町时代,日本人从中国的北宋山水画中汲取到更多的养分,遵循画中三远(高远、深远、平远)的表现手法,动手成就出较完整的枯山水庭院。在这样的庭院中,我们见不到碧水细流,只有白砂与石头的各种组合,从中人们可以感受到海、岛屿,还有云海、孤峰,小桥、流水。京都龙安寺中的庭院布景是日本枯山水的典型代表作之一,15块大小各异的假山分布在白砂之上,被理解成大海上的岩岛,也有人将之解读为在海上翻腾的蛟龙。据说,15块石头位置巧妙,无论从庭院的哪一个角度观赏,都不能一次将它们尽收眼底。典型的枯山水庭院几乎都集中在日本的古都———京都。除了以上提到的京都龙安寺庭院及银阁寺庭院之外,还有数不胜数的著名的代表作,如东福寺的本坊庭院、西芳寺庭院、桂离宫庭院等等,而作为日本枯山水庭院的最高峰,则是京都大德寺大仙院庭院。当时正值日本室町时代,是禅宗在日本最发达的时期,以禅意为原点的枯山水庭院开始深入民心。日本枯山水发展至今,备受百姓欢迎,还有一个现实的原因,即其可以省略空间和降低成本。这一点恰与日渐拥挤的现代都市的要求相吻合。人们已经迫不及待地将这种艺术从寺院搬到现实社会中,在一些住家门前、公园里、展览厅内甚至越来越多的仿古餐厅中也不忘辟出一角,堆砌起独自的山水世界,既增加了艺术气氛,又拓展了空间。
云豆石枯山水打造云豆石枯山水打造颗粒素净、圆润、饱满,看似单调,扫出涟漪式、波浪式、漩涡式、回纹式等线条,造成无水却似有水之效果。无水却似有水,奔流不止之水,隐藏着枯山水独有的故事,将东方美学与自然之道发挥至极致。一庭、一石,简单有韵味,润泽又生辉。
00
关键词 | 百度指数 | 360指数 | 搜狗指数 | 神马指数 | 头条指数 | 抖音指数 | 综合指标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自制日本园林微景观 | 80214 | 95652 | 7236 | 24351 | 97646 | 63194 | 38482 |
日本的枯山水是什么? | 75983 | 4869 | 30432 | 42525 | 71910 | 9218 | 62824 |
日本枯山水的科学价值 | 63854 | 2997 | 11873 | 90380 | 59992 | 72779 | 58161 |
日本枯山水景观有哪些做法上的讲究? | 51969 | 37536 | 71908 | 43142 | 58416 | 53033 | 85721 |
日本枯山水景观有哪些做法上的讲究呢? | 1334 | 16401 | 1611 | 50161 | 10624 | 10157 | 92468 |
特别注意:(自制日本园林微景观)以上数据均为根据网络大数据统计参考产生,并不代表真实情况.